12月7日13时37分,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与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组成“三峡引领号”,在广东阳江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在全球率先具备大容量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自主研发、制造、安装及运营能力。
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被业内寄望为“未来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的主要技术”,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探索。与传统固定于近海海床上的风电机组相比,漂浮式机组在深远海部署,可在获取深远海域稳定优质风电资源的同时,不影响近岸渔业及其他相关产业活动。
我国南海海域台风活动频繁,“三峡引领号”根据50年一遇的极端风浪流工况设计,最高可抗17级台风,为我国海上风电探索抗台风技术、向更深海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逐浪深海并非易事,全球漂浮式海上风电普遍面临技术、成本与产业链成熟度低等困难。依托国家、广东省有关科研项目,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产业链相关企业相继攻克了在台风频繁、海况复杂、波浪恶劣等条件下,抗台风风电机组、半潜式基础及系泊系统、压载调控、动态电缆研制、“风机+平台”一体化拖航及就位安装等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主要方案均为国内自主核心技术。
◆ 轮毂中心高度:距海平面约107米,相当于近37层居民楼的高度;
◆ 叶轮直径:158米,相当于3架波音747并排的宽度;
◆ 风轮扫风面积: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
◆ 基础平台和风电机组根据50年一遇的极端风浪流工况设计,漂浮平台排水量约1.3万吨,与一艘万吨级巨轮的排水量相当。
此台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及平台位于南海海域,单机容量5.5兆瓦,2021年7月13日顺利安装。
为此,安装团队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在国内首创可定位至0.01米的高精度吸力锚,攻克复杂海况下的大容量风机的一体化拖航、以及“风机+平台”一体化就位等技术。
“三峡引领号”计划每年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出1650万度清洁电能,相当于替代标准煤消耗51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800吨,并为后期漂浮式风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提供宝贵的理论验证、技术指导和实践经验。
2021年8月31日随着电缆终端接头顺利接入风机机柜“三峡引领号”的动态海缆在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完成敷设标志着该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样机工程结束了海上施工任务
◆ 作为国内首条应用在海上风电领域的动态海缆,“三峡引领号”动态海缆长1180米,外径13.28厘米,重量超过35吨。
◆ 与传统海缆不同,为满足南海海域恶劣环境的要求,该动态海缆在设计上进行多方面优化,不仅提高海缆的抗拉、抗弯曲和抗疲劳能力,还通过分布式浮力块和配重块的配合,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线型,较好地保持了浅水大偏移条件下动态海缆的顺应性。
动态海缆 是海上风电场电能的输送通道 可以有效传输海上风电机组发出的电能
此次敷设施工主要包括附件安装、动态段与静态段海缆敷设、锚固装置安装、光纤熔接、终端登陆等步骤由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安装
在施工现场海缆敷设施工船满载海底电缆30余名作业人员与潜水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动态海缆的成功敷设为该机组并网运行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长远来看,海上风电从近海走向深远海域是必然趋势。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国开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进入全国总决赛阶段,1月19日正式打响。晋级全国总决赛的百强团队,将以“团队线上比赛、评委当场亮分”的形式进行两天的激烈角逐,全国总决赛奖金池为500万元,最终将评出全国一、二、三等奖及其他单项奖。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浙江省经信厅副厅长吴君青,杭州市临平区委常委、临平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葛建伟现场连线全国总决赛开幕仪式并致辞,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宣读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审规则。
“十四五”背景下大赛引领行业风向标
本次大赛的决赛前夕,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上月,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抓手,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制定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的明确目标。大赛决赛的收官之战在“十四五”系列规划文件学习和贯彻开端的背景下举行,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
2021年7月15日上午,国际知名的能源专家、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做客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围绕“碳中和误区及其现实路径”做了精彩演讲,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很高兴今天有机会来跟在座的各位分享碳中和相关的内容。
我自己曾在海外工作过二十多年,之前在GE、UTC、埃克森-美孚等单位工作,2009年回国。回来以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参与筹建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现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并且担任副所长和首席技术官。再后来,我决定出来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当时,南方科技大学前校长陈十一院士邀请我去南方科技大学,就这样几年前我就来到了深圳。
来到南科大后我担任了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和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因为我一直在研究低碳和能源的事情,所以借着这个时间,今天跟大家讲一下碳中和的一些内容。
碳中和近期很热,大家都在谈,但真正对这一方面有全面理解的人不多。有一次我碰到一个朋友,他说我们现在专门在研究将来怎么去计量各个单位、各家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这是一个大产业。我说他是劳民伤财。其实一方面,碳中和是一个宏观的问题;另一方面,看一个城市,比如深圳的的碳排,只要看一年耗多少万吨煤炭,耗多少万吨天然气,耗多少万吨油,每一个乘一个系数,再加上耗电量导致的发电端的碳排放,这个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的总量就可估算出来了,这样算出来的碳排放量基本上占实际排放量的92%左右,其它如秸秆,沼气及垃圾燃烧等只占8%左右。
所以,今天我先给大家谈一下一些数据和事实。
据统计,2020年,我们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大约103亿吨(报道数据是102亿吨到108亿吨,我选其它文献中也用的103亿吨这个中间的数字),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排放达到95亿吨,另外一部分是各种小的,比如沼气、生物质,还有一些其他的排放。所以,约92%的CO2排放是以上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三种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衡量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家单位、任何一个系统,把这三个算准就可以了。国家对这三个都有统计数据,不需要额外再计量CO2排放量。2020年,中国的总煤耗量大约36亿吨,折算成标准煤大约28亿吨,每吨标准煤再乘以一个系数就可以得出,煤炭一年大约排放73.5亿吨二氧化碳。2020年,中国的石油消耗7亿多吨,折成标准煤约9亿吨,排放二氧化碳15.4亿吨;天然气消耗量折成标煤是4亿吨的样子,排放二氧化碳6亿吨;三个加起来是95亿吨。103亿吨除以14亿人口,人均大概7.4吨,一个三口之家每年平均排放22吨二氧化碳,这是一个天量的数字。怎么说呢?如果把二氧化碳转化成一种产品,22吨原料就要生产22吨产品,不管什么产品,哪一个家庭一年能消耗得了22吨这么多呢?
关于碳中和,最怕光讲概念不讲数字。作为一个科学家,我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些数字。大家都说每天用空调、开车等等都与碳有关系,每一个人、每一小步节能,都可以为碳中和做出一点贡献,但完成碳中和这个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而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习总书记提出到2030才达峰,2060才中和,而不是现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下,未来40年我们肯定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但短期内我们还缺不了化石能源。尽管风能、太阳能、CO2转化为化学品、CCS、CCUS,提高能效都会对减碳有些贡献,都值得去鼓励探索和实施,但对目前天量排放的CO2,近期内减低的比例是相当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才能在对经济影响最小的前提下,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现实路径有哪些,这是我希望跟大家进一步探讨的。
各委员单位:
为推动电力智能与智慧化健康发展,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目标,搭建起行业上下游单位共同参与的技术、学术交流平台,经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批准—《关于同意成立智能与智慧化专委会的批复》(水电学秘字〔2021〕26号),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智能与智慧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已于2021年6月4正式成立。专委会经前期筹备,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经研究定于9月24日召开专委会成立大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9月23日下午,参会人员报到;
9月23日晚20:00-21:00,召开主任委员会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及秘书处相关人员参加);
9月24日上午,召开成立大会;
9月24日下午,惠蓄参观调研。
惠州蓄能发电有限公司博罗明湖酒店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礤头村
主办单位: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智能与智慧化专业委员会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惠州蓄能发电有限公司
(一)请于2021年9月10日前,填写参会回执(附件1)反馈至联系人邮箱完成报名。
(二)本次会议住宿餐饮统一安排,参会交通和住宿费用敬请自理。
联系人:
王育瑾 13926169390
王咏梅 13670070091
陈弘昊 18307551426
邮 箱:horstchen@126.com
(一)请指定1名人员作为专委会联络员,填写联系员信息(附件2)反馈至horstchen@126.com。
(二)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智能与智慧化专委会”公众号,我们将在公众号发布专委会的相关活动、行业动态、科普知识等信息。
(三)请参会代表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切实做好疫情防控:
1、报到时需配合出示个人“健康码”、“行程码”,健康码须为绿码且14天内未前往中高风险地区。
2、乘坐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从非中高风险地区涉及城市来访的,需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从中高风险地区涉及城市来访的,需提供在到访单位所在地的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非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3、在公众场合应自觉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会议期间除发言外全程佩戴口罩。
(四)如因疫情影响,无法召开现场会,后续安排将另行通知。
(五)更多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您的参会回执和联络员信息也可以通过扫码在线填报。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智能与智慧化专业委员会
2021年8月30日
2021年6月,经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发文批复(水电学秘字〔2021〕26号),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智能与智慧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智能智慧化专委会)正式成立。智能与智慧化专委会是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领导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分支机构。挂靠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秘书处设在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其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业智能与智慧化技术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跟踪智能与智慧化领域特别是水电智能与智慧化前沿技术,推动能源智能与智慧化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团结水电各企事业单位之间从事智能与智慧化的管理、技术人员,促进产、学、研、用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业务培训、专家咨询、科普宣传等。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迅猛发展,电力行业关于电力智能智慧化的探索研究和建设发展也不断提速。为有序推动电力智能智慧化健康发展,真正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目标,搭建起发电、输电、供电、配电管理方,电站、变电站运行现场方,智能智慧化技术研发方,水电、风电、光伏电站等新能源的设计、科研、施工方,设备制造及智慧化产品厂家等多方共同参与的一个技术、学术交流平台,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组建由专家、学者、电力企业、研究院、制造企业及施工企业等单位从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智能与智慧化专委会。专委会将发挥技术力量优势,为相关各方提供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持续推进电力智能智慧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智能智慧化专委会坚持“高质量、高层次、高效率”的办会原则,将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的领导和全体委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开展会员交流活动,及时总结学术研究成果。
专委会期待您的加入,共同打造学会内“学术特点鲜明、学术交流广泛、学术成果丰硕”的一流专委会。
专委会秘书处联系人:王林
电话:13926169572 / 020-38128820
邮箱:wanglin@pgc.csg.cn
11月30日下午,以“改革开放 创新引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主题的2020年深圳学术月在南方科技大学第一科研楼正式启动。
今年深圳学术月启动仪式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港澳科技联盟主办。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蒋宇扬、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孙楠、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负责人李松、南方科技大学院士刘科、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建成、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马岚及全市学会协会代表出席本次启动仪式。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蒋宇扬在致辞中表示:“深圳40周年依靠创新发展取得今天的成就,尤其在当下国际环境巨变的情况下,市科协将会继续组织各类学术活动,以此调动学会及学术人才的积极性,不断培育以创新为目标的优秀学会及个人,同时学会之间应相互交流学习,提高自身要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自身力量,助力大湾区的创新发展”。
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系主任陈永顺发表致辞:“很荣幸深圳市科协学术月活动落地南科大,南科大一直注重学术研究与交流,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自2015年12月创系以来,凝聚了国内外优势的科研力量,致力于在重大国际海洋科学与海洋工程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建系目标是成为国际知名的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基地和国际化、高层次深海研究人才培养基地”。
仪式上,刘科院士、吕建成院长及马岚院长围绕“改革开放 创新引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题依次开展主旨演讲,现场以“学科发展、科技进步、人才成长和科学普及等方面的作用”为话题展开了讨论,对学会学术创新及交流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宇扬,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孙楠为2019年度市级学会代表及先进个人颁发奖牌,以此鼓励学会努力探索经理学术理念,为提升科协系统学术质效,不断打造高品质科协学术活动。
本届学术月以“改革开放 创新引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为主题,从10月底持续至12月,共举办了160余场各类专业学术活动,线上线下受益公众近百万人次,活动以培育和打造综合性、开放性、多元化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为目标,为学会发展及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联手共建综合性、开放性、多元化的高端学术交流主平台。